专题培训

尹梅教授:寻找医者执业的幸福感

主讲专家: 尹梅

讨论嘉宾:

报告会场:CMIT2019/高端讲坛

编者按医生这个职业学习成长周期长,面对的是复杂的病情,肩负的是神圣的使命,可以说有很大的责任和压力,那么,临床医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如何提升自身的幸福感?本期《CMIT周刊》我们特邀哈尔滨医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尹梅教授从医学人文的角度,为大家讲述如何寻找和提升幸福感。
职业和执业是不一样的,职业是名词,是指医生这个工作;执业是动词,在指在做医生的过程中。在做医生的过程中,与执业幸福的相关因素包括:业务能力、执业平台、合作关系、薪酬待遇等。

1

很多医生认为业务能力越强,执业幸福感越强,其实不全是这样,业务能力和执业平台存在一种关系:即最适合你的平台,执业起来才是幸福的。虽然你的能力很强,但你的平台很大,大到你自己无法掌控,其实你不一定很幸福。幸福是一种主观感受,而不是客观标准。是否幸福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欲望,一个是能力。如果欲望在上,能力在下,那么这个人不会幸福;而如果能力大于欲望,那么这个人会幸福。这就是很多成功的人仍然不幸福的原因,因为他的欲望会更高。而有些社会地位很低的人,依然幸福感很强,这是因为他的欲望更低。业务能力和执业平台也同样存在这样的关系。

我曾经采访过一位三甲医院的医生,他后来去做了社区门诊的主任,很多人都不理解他这样的选择。他说她的夫人说了一句:自从你来到社区门诊当了主任,每天晚上我看你睡得更踏实了。你原来在三甲医院的时候,每天晚上翻来覆去,唉声叹气,我都怕你抑郁了。这个地方挺适合你。不管别人怎么看,好不好得自己知。因此,找到适合自己的平台,做适合自己做的事情,是执业幸福的关键一步。

2

在医生的执业平台,有两个合作关系:一个是医生和患者,即医患关系;还有一个就是医疗团队内部的合作关系。这两个合作关系都非常重要。每一个医生的幸福其实都来自于为患者服务过程中得到的信任和认可,而医疗团队内部的合作关系也关乎着医生职业的幸福。

沟通科学是研究人心所想、人性需求的一门课,是研究人性关系的。如果对人性有所了解,那么,很多人际关系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很多年前,我领学生们到临床实习,回来写调研笔记的时候,我发现有一个学生,把这个案例分析做得非常好,我就表扬了她,这个女同学露出了开心的微笑。我走到她的身边,拍了一下她的肩膀说:“老师表扬你,你开心吗?”她说:“老师,我开心。”我又说:“如果老师不表扬你,要怎么做,你也会很开心?”她立即站起来回答了我:“老师,您要是不表扬我,但是你把咱班其他同学都批评了,我也挺开心的。”那一瞬间,我笑了,大家也笑了。

有一次,一位年轻的护士长跟我说,她最近很痛苦,因为人际关系出了问题。读大专的时候,她们四个同学处得特别好,现在一起分到了同一家医院,还在同一个宿舍住过,后来分别结婚搬出了宿舍,四个人一直都处得非常好。突然一夜之间,她被提为护士长,其他三位同学立即形成一个独立核心圈,独立她、排斥她、挖苦她。她说:“老师,我太想和她们处好关系了,如果处不好,别人肯定会说是我的问题。说我当护士长后有了架子,开始疏远她们。”我说:“那你想怎么办?”她说:“老师,我苦思冥想,想出一个办法,我拿出半个月的工资,在豪华的酒店请她们吃顿饭,吃到最开心的时候我跟她们说掏心窝的话,我要告诉她们,不管我当多大的领导,我永远是她们的姐和妹。然后老师你再帮我说几句能让她们热泪盈眶的话。”我问:“她们对你的这种感受一般叫什么?”她说:“是嫉妒”。我接着问:“当你被别人嫉妒了,说明了什么?”她不好意思地说:“说明我强,她们不行呗。”我说:“你说对了一部分,准确的表述是你在某一方面比她们强,那么,还说明了什么?”她说:“不知道”。我说:“这个才是问题的核心,你比她们强,但是比她们强得不够多。”所有的嫉妒发生在什么情况下?当你比他强,伸出一个手能够抓得到你的时候,就会产生嫉妒;而当你比他特别强,他抓不住你的时候,嫉妒就会变成了羡慕。我再问她:“这钱还用花吗?”她说:“不用了”。我问:“那怎么办?”她说:“让我自己变得更强”。有时候解决问题就是这样的,不要着急,让子弹再飞一会儿。后来这位年轻的护士长非常努力,一年一年发展下去,从护理部副主任到护理部主任,去年成为医院党委副书记,去年我问她:“你和同学的关系怎么样了?”她说:“一夜回到解放前。”我问:“怎么和好的?”她说:“无缝隙对接”。我问:“那也得有个缝啊?”她说:“我当护理部副主任的时候,有两个同学提护士长;我当护理部主任,最后一个同学也提护士长了。我当护理部主任的第二天早晨,在医院门口遇到了最后一个提护士长的同学,她喊着我的名字,跑过来拉着我的手说,我觉得最近我们应该吃个饭,祝贺一下,不管怎么说,我是不是没给大家拖后腿”。过了一会,这个同学和另外两个同学一起来找她,四个人商量着周末聚会的事情。”我问:“聚会的时候说什么了?”她说:“说上学的事,说以后的事,中间这些年的事就不提了”。很多人际关系背后都是有人性支撑的。如果我们在沟通时,多了解一下对方背后的需求,做的是不是会更好一点呢?

很多医院开展“假如我是病人”的活动,这个活动有意义,但是意义不够大。因为假如十遍不如真来一遍。只有你自己真正当一次病人,才知道病人的需求是怎样的。有一次,我在医院等一位主任,发现门口等待的两位病人的谈话特别有意思。一个女病人和后面的男病人说:“这个人进去有没有十几分钟?”男病人说:“快15分钟了吧。”女病人非常气愤地说:“他怎么着,他还想包场啊,这么多人”。过了一会,那个病人出来了,女病人狠狠地瞪了他一眼,意思是“就你待起来没完”。我很好奇,想看看她在里面待多久,结果她进去后久久不出来,外面等待的男病人说了:“这个不是包场,这个是包天。”进去就诊的和在外面等待的人,想的永远不是一样的。

要想把所有关系都处理好,很关键的一点:自己是一个有温度的人。当我们自己热,愿意摸一点凉的东西;当我们自己冷,愿意抱着热水袋。很多院长问我:“你能给我的医护人员讲医患沟通吗?”我经常问:“你的医生生存状态怎样?他是不是一个有温度的人,如果他自己处于一个奔波的状态,怎么愿意把他的温度给病人?”

3

和职业的幸福有着积极相关作用的应该就是薪酬待遇了。说到薪酬待遇,很多人认为就是年薪多少,奖金多少。其实,这些只是薪酬待遇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薪酬待遇除了钱以外,还包括学习的机会和提升的机会等无形的东西。比如说,领导把你送出去学习了,或者把最好的老师请进来给大家讲课了,这也是一种待遇。你给病人看好病,他对你的敬重和感谢,带来的职业荣誉,这也是一种无形的薪酬。由于医院社会美誉度高,所有的人听说你是来自于该医院,由此产生的敬重,这些都是广义的薪酬。

很多年前,我认识了一个非常有名的摄影师,他的身价很高。有很多地方想以更高的薪酬“挖”他走,但是他一直不为所动。一次私下交流的时候,我问他“为什么没有走”,他非常平静地说:“我之所以现在能成为顶尖的摄影师,是因为每一年我的台湾老板都会把我送到世界最顶级的学习班去学习两次,让我可以保持这种较高水平的状态。如果我为了多拿一些薪酬就离职了,我可能就再也没有这种学习的机会了。如果没有这个学习的机会,我还能不能保持我现在的优势?这些都很难说。”

4

如果我们做了自己最擅长做的事情,而且取得了成绩,当然幸福感就强了。那么,怎么才能把我们要做的事情做好呢?每个人都有优势和劣势,不用太在意自己的劣势,当优势发挥到足够大,劣势成为你的属性,特有的属性。木桶理论是讲一只木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它最短的那块木板,但而现在这个观点被颠覆了:一只木桶能装多少水不仅取决于最短的板子,还取决于有多少块长板。因为木桶不仅可以立着放,还可以斜过来放,把最短的板子放在上面,把长板放在下面。因此,有什么能力,能力能不能发挥到极致非常重要。

我认识一个老师,非常博学,是大家很敬重的人,但是他一直没有上讲台,因为他有口吃,做了图书资料员。总书记提出“中国梦,我的梦”。我们这位老师也跟领导说:“我有一个梦,我想上一次讲台。”领导说:“这个梦别做了,现在学生要求很刻板,你这一上台,我怕梦就碎了。”他说:“你让我试一下,碎了我再也不提做梦的事了。”领导满足了他的要求,这一上不要紧,从此就一发不可收了。学生对他的评价是:张老师是我们最喜欢的老师,他善于把最复杂的事情用最简短的案例就讲清楚了。他是善解人意的老师,每当讲到非常抽象的内容,他就笑眯眯地看着我们,希望得到我们的反馈,他才会继续讲下去。我们的关系非常好,我直言问他:“怎么样,现在讲课舌头还磕巴吗?”他说:“一节课还有十几次。”我问他:“那怎么办?”他说:“每当要磕巴的时候,我就会笑眯眯地看着学生。现在的学生可真好,我一看他们,他们就配合说,老师懂了,过。这时我就倒一口气,就过去了。”大家想一想,如果不是他讲得足够好,学生则会说:这老师讲着讲着就忘词,忘词就看着我们笑,你怎么不回去好好备课呢。因此,优点是不是发挥好,做到极致非常重要。至于缺点,那是因为你没有优点,你的缺点被放大了。

我的学生上台讲课,很多会跟我说:“这里没讲好,那里没讲好”。我经常说:“告诉我,你什么地方讲好了?一旦有地方讲好了,讲不好的地方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我们过去常说“扬长避短”,总书记又补了两句“扬长克短、扬长补短”。扬长克短是自己来克服,扬长补短是依靠团队,团队最大的魅力是补了每个人的短项。有本书《向世界上最好的医院学管理》,讲的是美国的梅奥医院。2013年,我去梅奥医院学习,对梅奥的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梅奥的文化就是“伙伴”文化,每个人都有核心能力,也会有边缘能力,你一定要去寻找你的伙伴,让你伙伴的核心能力来替代自己的边缘能力。这样,我的核心能力不就扩大了吗。

5

医生的综合实力分为硬实力和软实力两种。硬实力是指为病人看病的核心能力。软实力包括:沟通能力、人际关系、积极心态和人文素养等。

我观察过很多医患沟通,发现语言的魅力是无穷的。有一次,我随一位医生查房,在化疗科,一个病人握着医生的手说:“大夫,你跟我说实话,遭这么大罪,到底能不能活,你看我头发也掉没了,人也吐得快不行了。你给我个准话。”医生看了看他说:“你在家种地不种地?”这个病人是一个农民,他说:“怎么不种地,靠种地活着嘛。”医生说:“种地的话,是不是有苗有草?”病人说:“那是,早年草可多了,现在我们用除草剂,草少了很多。”医生说:“你现在身体相当于一块土地,有苗有草,草太多了,多到一根一根拔不管用了,得上机器去推,推的过程中呢,草没了,苗也没了。现在你能不能活取决于苗先长出来还是草先长出来,苗先长出来,你活了;草先长出来,你没了。”病人看了看医生,马上跟他媳妇说:“你过来,赶紧给我买烧鸡去。”他媳妇说:“你能吃烧鸡吗,你喝粥都吐。”他说:“你没听大夫说嘛,现在是苗和草的斗争,我要啥也不吃,不光长草了吗。”烧鸡买回来,他立即就吃,吃完了吐不吐?一定会吐,但是吐完了,漱漱口,他还会吃。这时候不用鼓励他“你得吃啊”,他自己就知道为什么要吃了。我站在这位医生的旁边想了很久,他真的很了不起,用非常恰当的比喻跟病人解释清楚了病情和治疗意义。

我们一位老师得了肺癌,做了手术,做了放化疗,到最后没法治疗,而且医院不接收他了。他站在医院的楼下望着楼上的窗户,悲观地说:“屋屋都有窗,屋屋都有灯,却容不下一张床给我。”最后我们通过关系找了一个比较有名的中医,40多岁男医生,博士。去了之后,医生非常和蔼可亲地问这位老师:“来,说说看,最近有什么症状?”他说:“像我这样的病人,你有没有治好的?”医生说:“有,怎么没有。”他说:“你治好的多还是死的多?”医生说:“看配合,配合很重要,我努力,你努力,效果好。”他说:“努力肯定没问题,你要是水平不行,光靠努力也不行吧?”这时医生有点面露不悦:“你要是实在信不过我,你去别人那儿看看吧。”这时我们这位老师说了一句更雷人的话:“我但凡能找到人,我都不上你这来。”此时气氛特别尴尬,我都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结果医生笑了笑说:“看看你,都混成这人缘了,都没人愿意给你看了,你还挑我,你就别挑了,咱俩配合一下,可能出奇迹呢。”我太敬佩这位医生了,把悬崖边上的话,又给拽回来了。医患沟通真的不是简单的说话,医生的沟通能力和人文素养能力都非常重要。

我过去认为,很多医生专业能力很强,但是他的沟通能力是不是就没有体现出来呢。接触多了之后发现,人在情至深处的时候,语言也是很丰富的。有一次参加一位部队军医女儿的婚礼,这位军医的口头禅是“免了”。比如:病人对他说:“医生谢谢你救了我”。他说:“免了免了,是你自己救自己。”婚礼那天,他夫人穿一身盛装,他一身军装在门口接我们。我们说:“你今天换一身西服多好。”他说:“免了免了,这一身多舒服。”婚礼有个发言环节,男孩的爸爸讲话,男孩的爸爸是大学历史老师,侃侃而谈,而且讲得非常好。这时候司仪很激动的说:新郎的爸爸讲得很好,新娘的爸爸要不要也讲两句?我们异口同声的说:“免了免了”。一是因为老吕不善言谈,二是因为男孩的爸爸讲得特别好,女孩的爸爸也不好讲了。但是老吕很意外,大手一挥,接过司仪手里的麦克风,环视着所有人,沉默了一会,他说:“我是从来不失眠的人,但是最近我失眠了,我在想,这个臭小子凭什么拿走我今生最爱?昨天晚上我终于想明白了:我的女儿是我心里不落的太阳。但是我老了,我没有能力永远擒住这个太阳,怎么办呢,我需要一个接班人,这个接班人就是这个臭小子,从这个角度上,我要谢谢他。”然后他走过去给了男孩一个热烈的拥抱,男孩回敬了一个军礼,男孩说:“爸爸你放心,我一定争取比你做得还好。”听了这话,老吕在男孩肩膀上重重一拍,他说:“赶上就不错了,超过是不可能的。”他的女儿接过麦克风说道:“我今年26岁,在我的心中,父亲是一座不说话的山,我和父亲所有的交流是通过母亲完成的。我从来没想到过,因为我结婚我爸爸会失眠,更没想到他会说,我是他心里不落的太阳”。父亲一只手拍着女儿的肩膀说:“其实也不想说,只是怕再不说就没有机会了”,另一只手悄悄地抹去眼角的泪水。这对夫妇下来敬酒的时候,他们医院的很多医生握着他的手说:“老吕,你讲的太好了,你用现实打败了历史。”

此外,做好情绪管理是最重要的,把坏脾气发出来是人的本能,但是把坏脾气造成的影响收回去才是人的本事。本能的事情很容易,本事的事情很难做,但是在工作当中,唯有把本事做到极致,才能获得周围人对你的尊重。

专家简介

尹梅

博士研究生导师,哈尔滨医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哈尔滨医科大学医学伦理学研究所所长,全国师德标兵,黑龙江省教学名师,黑龙江省政协委员,省科顾委专家。中国医师协会人文医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卫生法学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医学伦理学分会常务理事。黑龙江省医学会医学伦理学分会主任委员,黑龙江省卫生法学研究会会长,黑龙江省医师协会医学人文专委会主任委员。《护理伦理学》、《医学伦理学》、《医学沟通》等多部国家规划教材主编。国家核心期刊《中国医学伦理学》、《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副主编。


发表评论

参考文献

版权声明
CMIT周刊版权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转载须在醒目位置注明“转自CMIT周刊”。

推荐文章

实时热点

反思|一例PCI术后2月消化道出血辗转多科室的曲折经历

PCI术后消化道大出血,如何联合多学科优化诊疗?如何权衡血栓形成及出血风险?相信不少同道都曾面临这样的两难境地,本期《CMIT周刊》以一则PCI术后2月消化道出血的病例报告为线索,联合...

2017-03-18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