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病例
54岁男性,2007年诊断“急性下壁、后壁心肌梗死”,未行PCI治疗。2008年因心前区疼痛于外院诊断为“下壁心肌梗死”,行支架置入术。出院后常规药物治疗。近期偶发胸闷气短,常于活动后出现喘憋、乏力,伴大汗。入院前两天,上述症状再发加重。
既往史:高血压病13年,血压最高150/110 mmHg。
实验室检查
BNP 792 pg/ml。
心肌标志物、肝肾功能、电解质未见明显异常。
辅助检查
术前心电图:QRS时限=177ms,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
图1)。
术前超声心动图(UCG):射血分数28%,舒末内径74 mm,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左心增大,左心功能明显减低。
术前MRI:射血分数18%,左心室增大,左心房前后径约32 mm,右心房前后径约41 mm,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约82 mm,右心室舒张末期内径约12 mm。
电影MRI示:左心室外侧壁及下壁心肌广泛变薄,部分区域室壁菲薄并向左室腔外突出,并部分室壁无运动;间隔壁及心尖部心肌稍增厚,室壁运动减低,收缩功能下降,室壁心肌中层内见散在斑点状高信号;前壁基底段室壁内侧似见新月形等信号;左室内血液呈“涡流样”改变。
诊疗经过
心电图示QRS时限177ms,为典型的瘢痕机制相关的缺血性心脏病的心电图特征。拟植入CRT-D。
手术过程:球囊造影后通过左室递送系统将PTCA导丝送入靶血管,植入左室电极4298。
(
图2 术中电极参数测试结果)
治疗效果
术后3个月随访心电图(
图3):QRS时限=135ms。
术后3个月随访UCG:射血分数32%,收缩期二尖瓣房侧可见中量反流信号,反流面积5.2cm2。
术后4个月随访UCG:射血分数35%,收缩期二尖瓣房侧可见少+量反流信号,反流面积3.7cm2。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心内科姜萌介绍,对于心脏扩大的患者,CMR可从以下三个主要方面提供信息。
提供信息一:心脏大小、结构和功能
CMR可以观察心脏的大小、结构和功能是否存在异常。
与超声心动图的对比:以左心标准三腔切面为例(
图1),观察边界、肌小梁等各个方面,CMR均比超声心动图更加清晰。尤其是超声心动图会有扇角的影响,心尖、左室侧壁看不清楚,CMR则可以无死角观察。
提供信息二:是否为缺血性
CMR可以判断上述异常是否为缺血性。
CMR和病理学的对比非常吻合(
图2)。总之,CMR作为一种无创手段,不仅能提供功能学信息,还可以提供组织学信息,并且治疗过程中可以反复随访。
与非缺血性对比,缺血性的CMR影像学特点:(1)Wavefront效应:即从心内膜开始逐渐坏死,直至透壁心梗(
图4);(2)符合冠脉分布特征。
提供信息三:如果是非缺血性,则需进一步明确病因
扩张型心肌病:室间隔心肌中层有条带状改变,其他地方也会出现(
图5)。尸检发现,95%的病人有心肌炎感染史。
肥厚型心肌病:在肥厚部位容易产生团块状心肌中层改变(
图6)。
结节病:瘢痕可以出现心脏的各个部位,以室间隔右侧面多见(
图7)。
淀粉样变:典型表现是左室向心性肥厚,晚期会有心脏扩大,往往可见双房增大,会有少量心包积液;可见淀粉样物质沉积(
图8)。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邱春光介绍,存活心肌的存在使得再血管治疗优越于最佳药物治疗,对于严重左室功能损害的患者,检出存活心肌并针对其再血管化,可使预后明显改善。
一、评价心肌存活性的检测方法
1.心电图:Q/R波
研究显示,体表心电图Q波对疤痕的预测具高度特异性但敏感性不高,体表心电图QR波对是否存在心肌顿抑的判断劣于QS波。
图1 心电图显示V1-V2导联QS波,V3导联QR波,V4-V6导联R波。说明前降支可能有良好的侧支循环或有高度残余狭窄。如果患者有缺血症状,那么开通前降支可能是有价值的
2.冠脉造影:侧支循环状态
侧支循环状态能作为预测CTO再血管化后心肌功能恢复的指标吗?国外研究显示,冠脉造影显示的侧支循环好坏与CMR检测的心肌存活性具一致性(图2-3),因此它可做为快速判断存活心肌的一种方法,并指导血运重建策略。
图2 A:前降支自身没有侧支循环,B:右冠至前降支也没有侧支循环;CMR可见间隔、心尖、侧后壁都是白色亮带,可见开通前降支的意义不大
图3 A:右冠至前降支有侧支循环,B:前降支至闭塞近段的对角支有良好侧支循环,CMR可见从心尖到心底亮带不是透壁性的,可见开通前降支是有价值的
我国宋现涛等研究发现,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患者的侧支循环可预测心肌活性,随着Rentrop等级的增加具有存活心肌的可能性更大。
3.存活心肌评估的影像学方法有:多巴酚丁胺超声负荷试验、SPECT、PET、CMR,目前LGE-MR和FDG-PET可对存活心肌进行定量测定。
二、相关循证医学评价
关于缺血心肌病心肌存活性评估对再血管化策略的影响,一项荟萃分析纳入1992-2012年间32项非随机对照研究、4项随机对照研究,共1079有效病例,随访时间权重平均为49个月。
结论:根据存活心肌有无,决定CTO血运重建策略,从数据分析来看,仅获得中性结果,但需详细分析各实验设计本身的缺陷,以正确解读。
2012ACCF/SCAI/STS/AAT/AHA/ASNC/HFSA/SCCT美国冠脉血运重建策略选择
表1 CTO:无心绞痛症状和低危组(非侵入检查评估),大部分不建议行血运重建
(红色:不建议;黄色:不确定;绿色:可以)
表2 CTO:CSSI-II级和中危组(非侵入检查评估),不确定因素增加了,大部分可以尝试血运重建
表3 CTO:CSSIII-IV级和高危组(非侵入检查评估),对于经验丰富的术者,如果患者有症状,可以行血运重建
总之,缺血区域保留有存活心肌是影响再血管化治疗获益的重要因素。根据存活心肌选择不同治疗策略,当前的循证医学证据有限。保留有存活心肌的EFrHF冠心病患者,再血管治疗优于单纯药物治疗;对于EFrHF的冠心病CTO患者,评估远端存活心肌并针对其进行再血管化治疗,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或可改善远期预后。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心脏中心刘兴鹏介绍,越来越多的临床证据显示,非CLBBB的患者很难从CRT获益。按照传统的心电图诊断标准,约1/3的患者可能并非真正的CLBBB。左心室肥厚合并左前分支阻滞可能被诊断为CLBBB,需要更严格的标准来定义CLBBB。
CLBBB的定义
目前CLBBB的定义:①QRS时限≥120ms;②V1、V2导联呈rS波或呈宽而深的QS波;I、aVL、V5、V6导联R波增宽、顶峰粗钝或有切迹;③I、V5、V6导联q波一般消失;④V5、V6导联R峰时间>0.06s;⑤ST-T方向与QRS主波方向相反。(图1)
CLBBB的严格定义
传统的CLBBB定义不能除外左心室肥厚或左室扩张的影响,可使大约1/3的患者被误诊(图2)。
更严格的CLBBB定义:QRS间期男性≥140ms,女性≥130ms,V1及V2导联呈QS或rS型,V1、V2、V5、V6、I及aVL导联中≥2个导联的QRS波中部有切迹或顿挫(图3)。
图3.同一患者7年内心电图变化,QRS波每年增宽6.2 ms,最终达到142 ms,I、aVL、V5、V6导联没有明显的QRS波切迹,其实是左心室逐渐增厚的过程,并不是真正CLBBB
图4 .1年内QRS波从76 ms增加到148 ms,I、aVL、V5、V6导联可见明显的切迹或顿挫,为真正的CLBBB
CLBBB对CRT获益的重要性
在CLBBB时,左心室的间隔与游离壁激动存在明显延迟,因此通过同时起搏间隔与游离壁的再同步化治疗,可明显改善机械不同步;由于RBBB或左心室肥厚引起的QRS波增宽,左心室心内膜的激动通过快速Purkinje系统正常扩布,故不能从CRT中获益(图4)。
COMPANION研究显示:非LBBB患者未表现出具有统计学意义的临床获益,而QRS≤147ms者则绝对未获益。
最近一项纳入14946名接受CRT的患者研究发现,非LBBB者与LBBB者相比,早期与晚期死亡率增加;QRS≥150ms在LBBB患者,可预测获益,而RBBB者则无此预测价值。
我国郭继鸿等将真正LBBB的定义为:传统LBBB定义加上QRS≥130ms,I、aVL、V1、V2、V5或V6导联中至少2个导联的QRS中部有切迹或顿挫。纳入58名患者,分为3组:真正LBBB组(n=22);非真性LBBB组(n=12);非特异室内传导阻滞组(n=19)(图5)。结果显示,真正LBBB组患者的心功能改善、6分钟步行距离、射血分数提升以及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减少均明显优于其他两组。
图5(A)真正LBBB患者,QRS 142ms,I、aVL及V5、V6导联QRS波有明显的切迹或顿挫;(B)非真正LBBB患者,QRS 140ms,QRS波中部无明显切迹或顿挫;(C)IVCD患者,QRS 156ms,I、aVL、V5、V6导联可见明显Q波,QRS与LBBB及RBBB相比,呈非典型特征
可见,真正的CLBBB对预测CRT的获益及超反应者有重要意义。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白融介绍,优化CRT治疗的第一步是患者的选择。除了患者的选择,影响CRT植入疗效的因素有:
一、左室电极的位置
理论上左室导线植入室壁收缩最延迟的部位,心功能将得到最大程度的改善,此时QRS波时限应该最窄,然而在实际工作当中,由于个体解剖结构的差异,左室起搏导线往往并不能放在最理想的部位。那么可将左室电极定位后,可通过调整右室电极到除心尖部以外的其他部位,如:右室前壁、间隔部或右室流出道,以获得双室起搏时最短的QRS波时限。
二、植入后影响因素
1.优化程控
很多心力衰竭患者二尖瓣反流,甚至有房颤,房室不同步对心功能的影响非常大。
优化AV间期的方法有很多,最直接的方法是,术中在主动脉根部放一根漂浮导管,术中实时根据左室排出量来调整AV间期。但是这种方法并不是经常能够用到,多数是术后根据超声心动图参数(
图1 根据超声心动图参数调整AV间期)来调整AV间期。目前新的CRT仪器可以自动检查AV间期,既保证最大限度的左室夺获,又能尽可能地减少二尖瓣反流或房室不同步。
优化VV间期的重要性并不如AV间期。研究发现,过度调整心室之间的同步并不能显著提高患者的心输出量,对于多数患者,双室同步起搏基本能够保证其最大心输出量。目前相关研究结果不一致。当然,如果术后有条件在超声指导下调整VV间期的同步,则更好。
2.优化药物治疗或监测:药物治疗是慢性心衰治疗的基石,CRT术后如何再优化药物治疗对患者的远期疗效和预后有重要的意义。
3.疾病自然进程:心力衰竭的很多原发疾病都是进展的,原发疾病的进展可能会影响CRT植入的疗效。
4.多学科综合管理:心力衰竭患者植入CRT后需要多学科的综合管理。
整理:郭淑娟
审阅:冯斯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