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培训
导管室医患辐射防护——介入医护人员必读

主讲专家:田新利;桑才华;刘伟宾

讨论嘉宾:

报告会场:CMIT2017/导管室护士技术员专场——医患防护篇

编者按在过去的三十年中,X线的应用使心血管介入治疗取得巨大发展,但是X线本身是一种电离辐射,对人体可造成辐射损伤。介入治疗是床边近距离操作,操作时间长,照射剂量大,防护困难,尤其是人员防护意识有待提高。本期《CMIT周刊》特邀心内科和介入诊疗科专家为大家讲解相关问题,敬请关注!
陆军总医院心内科田新利介绍,目前多数介入中心将桡动脉作为PCI的首选入路,相比于经股动脉,经桡动脉入路使术者与X线球管距离缩短、透视时间延长,这种入路方式使得患者很受益,医生很受伤,因此辐射防护非常重要。

一、辐射防护三原则

正当性:照射情况是利大于弊。

防护最优化:遭受照射的可能性、受照人员量及个人所受剂量的大小均需控制在可合理达到的尽量低水平。

剂量限值应用:任何个人受照射的剂量总和不应超过放射防护委员会确定的相应限值NCRPM规定:全身最大剂量:5 rem(50 mSv)/年,终身累积剂量:<50 rem。

二、X线机使用注意事项

1.X线球管与患者保持恰当距离

球管太靠近患者,可大大增加皮肤受线剂量;球管远离患者,需大大增加射线条件,图像质量衰减。

通常将手术床升高10厘米便可使患者体表皮肤接受的放射线剂量减少15%~30%(图1)。

2.使探测器与患者保持恰当距离

升高影像增强器,可大大增加患者受线剂量,同时增加对术者和室内其他人员的散射线。

将影像增强器尽量与患者皮肤保持在5厘米以内,有助于获得清晰图像并减少患者与医务人员所受的损伤(图2)。

3.准直校正

准直器是用来产生合适照射视野的机械运动部件,安装机器的时候需要跟工程师密切沟通,做好准直校正,我们平时要做好检查工作(图3 准直作用:缩小准直器照射径,降低医患剂量)。

三、做好屏蔽

1.个人防护

了解自己在操作中所受辐射剂量。操作者一定主动要穿好铅衣,围紧铅脖套,戴上铅帽、铅眼镜。铅衣里、外均应佩戴辐射卡(图4)。

2.防护屏

防护屏紧贴患者和术者防护效果好,可屏蔽80%散射辐射(图5 a.悬挂式铅屏;b.可拆卸床边铅帘;c.铅档板(床边帘的垂直延伸);d.一次性铅垫)。

3.新型防护装置

新的国产“加强防护设备”将大幅度降低介入医师的长年受辐射剂量(图6)。

四、减少射线损伤的方法

1.使用遮光器将图像调整至感兴趣区域

图7

2.根据需要,选择较低的采集帧率

每秒帧数越多,影像应越清晰。冠心病介入诊疗,12.5或15FPS已满足影像质量,增至25或30FPS,但X线剂量却增加一倍。复杂PCI或CTO术中,建议术前调低采集频率。

3.采取低剂量透视模式

图8

4.使用透视图像储存功能

1秒电影的辐射剂量相当于透视10~15秒,保证图像质量前提下存透视代替电影。

5.使用大号FOV,避免放大图像

图9

6.使用合理的投射角度:能右不左

LAO位易发生辐射损伤,应避免长时间照射。在满足临床诊断的情况下,尽量使用小角度,能右不左。

图10

总之,辐射防护三要素:辐射时间、辐射距离和屏蔽物。辐射剂量与辐射时间成正比,辐射剂量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屏蔽物有效降低辐射剂量。
发表评论
0 条评论
版权声明
CMIT周刊版权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转载须在醒目位置注明“转自CMIT周刊”。

推荐文章

实时热点

反思|一例PCI术后2月消化道出血辗转多科室的曲折经历

PCI术后消化道大出血,如何联合多学科优化诊疗?如何权衡血栓形成及出血风险?相信不少同道都曾面临这样的两难境地,本期《CMIT周刊》以一则PCI术后2月消化道出血的病例报告为线索,联合...

2017-03-18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