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1
➣经典肥厚型心肌病
42岁女性,活动后胸闷、心悸2年余。
超声心动图:LA 49mm,IVS 23-27mm,PW 13mm,LVOT PGmax 40mmHg(
视频1)(
视频2)。
基因检测:MYBPC3:c.527C>T p.Ala176Val(
图1)。
病例2
➣遗传性淀粉样变(TTR)
33岁男性,间断头晕3年余,活动后气短3年,加重1年。
该患者为消防战士,训练时反复晕倒,无意识障碍,此后逐渐出现活动耐量下降,血压偏低80/50mmHg。
超声心动图:室间隔、左室后壁均匀增厚,心房瓣膜增厚,符合典型的心脏淀粉样变。(
视频3)(
视频4)
血清免疫固定电泳(IgA+G+M)、IgD免疫固定电泳+定量均阴性
尿轻链(-)
四肢远端呈手套、袜套样感觉减退,内侧为重
慢性腹泻病史,胃肠镜未见明显异常
多处病理组织活检刚果红染色(-)
家族中多人类似情况(
图2)
基因分析:TTR:c.199G>C p.G67R(
图3)。
肝脏合成TTR蛋白,但是神经系统与心肌是主要受累靶器官,早期诊断可以考虑新型的靶向药物(Tafamidis)或者肝移植。
病例3
➣Danon病
23岁男性,因“突发心悸4天”入院。
基础体育成绩差,肌力弱。
心电图:快速房扑,转复后提示B型WPW(
图4)。
超声心动图:提示左室肥厚(14mm),左室轻度扩大,LVEF 41%。
实验室检查:CK 2888U/L,CK-MB 6.2μg/L,cTnI 6.803μg/L,BNP 1381pg/ml。
电生理检查:WPW(多旁路)、房扑(典型)。予左侧游离壁旁路及右侧游离壁旁路消融成功。第三条旁路位于房室结以下水平,为房室旁路或束室旁路,考虑易损伤房室结未予消融。
心脏增强磁共振:左、右心室及室间隔心肌不均匀增厚(最厚处18mm)伴延迟强化,考虑心肌病变;乳头肌增粗伴延迟强化;左室下壁中段局部略薄伴带状延迟强化;左、右心室增大,左室射血分数51%(
图5)。
骨骼肌活检:肌源性改变,以自噬空泡为主,伴糖原和脂滴增多,提示多见于Danon病等伴自噬空泡性肌病。
Danon病相关基因检测:在LAMP2基因检测到半合子c.973delG,p.L325Wfs20X(母源)突变,支持Danon病诊断(
图6)。
Danon病是编码溶酶体相关膜蛋白2(lysosome-associated membrane protein 2,LAMP2)基因突变所致的“酸性麦芽糖酶正常的溶酶体糖原贮积症”,为X连锁显性遗传性溶酶体病。
病例4
➣线粒体肌病合并心肌病
44岁男性,因“活动后胸闷、憋气30年,加重2个月”入院。
1987年即出现活动后胸闷、憋气。
2007年心电图提示LVH,超声心动图提示左室肥厚,LVEDd56mm,LVEF 40%,予以β-blocker+ACEI。
2017年:LVEDd 82mm,LVEF 17%,室间隔15-16mm。兼有HCM与DCM表现。
心脏核磁共振成像:电影序列特点:左室增大,室壁运动弥漫减弱(
图7);左室扩张,侧壁LVNC表现,左室壁不均匀增厚,室间隔厚约1.5cm,侧壁厚约1.4cm,下壁厚约1.2cm(
图8);核磁参数(
图9)。
骨骼肌活检:肌源性改变,可见破碎红纤维(ragged-red fibers,RRF),符合线粒体肌病。
基因检测:SLC25A4纯合子突变。
Mitochondrial DNA depletion syndrome 12B(cardiomyopathic type),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表现为青少年出现的心肌肥厚,肌肉萎缩。
病例5
➣Fabry病心肌受累
41岁男性,因“发现蛋白尿4年余,肌酐升高1年,双下肢水肿2月”入院。
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肾功能不全,激素治疗无效。
入院后发现左室高电压伴劳损,超声心动图提示左室肥厚,LVEF 75%。无法用高血压解释。
2011年心电图(
图10)
2015年心电图(
图11)
心脏核磁:室间隔、左心室心肌肥厚(
图12);左心室心肌弥漫增厚,室间隔厚约14-16mm,左室侧壁厚约12-14mm(
图13);T2黑血序列(
图14);T1 Mapping:左心室T1值弥漫减低(
图15)。
外周血WBC:α-半乳糖苷酶0.3nmol/h/mgPr(29-64.4),β-半乳糖苷酶129.6nmol/h/mgPr(88-220)。
心肌活检病理:部分心肌细胞肥大,细胞核退变,可见核周胞质空泡变性(
图16)。
GLA基因分析:GLA基因位于Xq22.1,即X染色体位置22.1的长(q)臂上。基因大小为12kb,由7个外显子组成。该基因编码α半乳糖苷酶A(图17)。
思考与总结
1.临床诊断思维是基石,全面的临床分析、多重影像表现、多器官受累证据、辅助检查手段(肌活检、心肌活检)的整体运用,能够达到临床诊断的目的。
2.二代高通量测序为精确诊断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分子诊断方法在临床中有广阔的前景。
专家讨论
张抒扬(北京协和医院):回想起来,我们诊断了无数个肥厚型心肌病的病例,这些以后要逐渐的分化,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肥厚?通过高通量基因测序,很多病例我们可以明确诊断。
现在已经是基因的时代,对于病因不明确的疾病,临床上应该把基因检测作为常规诊断,但是目前关于基因检测,很多医院没有被准入,还是依托第三方检验。我们牵头了全国罕见病队列研究,我们协和医院可以作为基因检测认定的单位。
如果从临床上考虑是淀粉样变,我们医院牵头的课题组可以给免费做TTR基因检测,如果该基因是阳性,在不远的将来会寻求到有效的治疗药物(Tafamidis)。这就是医学的进步和发展带来的改变,希望带给大家一些启发。
刘永太(北京协和医院):基因检测在心肌病诊断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对于心肌肥厚做基因检测,(1)如果是肥厚型心肌病,可以做家族筛查;(2)对于Fabry病、淀粉样变等特殊的心肌肥厚可以做鉴别诊断。
目前对于基因检测,很多公司都可以做,但更重要的是如何解读基因检测的结果,一定要在临床表现的指导下解读。淀粉样变有神经系统受累、血压降低,Fabry病有肾脏受累,Danon病有心尖肥厚和预激,这些都是心肌肥厚的特殊表现。基因检测结果的解读,基因型和表现型是“多对多”的对应,不是“一对多”,更不是“一对一”。例如:有些肥厚型心肌病患者有明确的致病基因,其部分家属也是致病基因携带者,但随访的时候也会终生不起病,因此,基因的解读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