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外医院肺血管病诊治中心熊长明教授介绍,由于急性肺栓塞和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具有相似的好发年龄段、症状和心电图表现,尤其是冠心病比肺栓塞常见,肺栓塞诊断意识较差,急性肺栓塞很容易被误诊为ACS。
一、急性肺栓塞与ACS-心电图区别
急性肺栓塞与ACS的心电图是有区别的,多数急性肺栓塞具有特征性心电图改变,识别蛛丝马迹,需要医生慧眼洞察秋毫。
1.急性肺栓塞胸前导联T波倒置与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的鉴别
(1)两者心电图特征区别之一在于胸导T波倒置的深度,急性肺栓塞为TV2>TV3>TV4,而前壁AMI则相反,TV2<TV3<TV4。
(2)急性肺栓塞可见TV1-3与III导联T波同时倒置,而前壁AMI少见。
2.急性肺栓塞心电图特征--ST段改变
(1)出现导联:多见于II、III、aVF及V1-4导联(亦可见于V3R-6R)。
(2)形态改变:(1)ST段压低多见,多为轻度压低,可作为心肌缺血及预后较差的指标;(2)严重者出现ST段抬高,但抬高的幅度较少超过0.1mv,多与SIQⅢTⅢ并存。
(3)胸导联ST段抬高在心电图上难与急性心梗鉴别,结合其他心电图指标、病史、心肌损伤标志物和超声心动图检查有助于鉴别。
3.急性肺栓塞SIQⅢTⅢ图形应与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相鉴别
(1)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常在Ⅱ、Ⅲ导联及aVF导联出现ST段抬高或明显压低。如发生Q波,常是3个导联同时出现病理性Q波,很少单一出现在Ⅲ导联上。
(2)急性肺栓塞时,Q波常常局限在Ⅲ导联上,最多波及到aVF导联,很少波及到Ⅱ导联,且Q波常常达不到病理性Q渡的标准。
(3)心电图正常变异可出现SIQⅢTⅢ,且无动态演变,无任何临床症状,心率不快。
二、急性肺栓塞与ACS-鉴别要点
表1 急性肺栓塞与ACS鉴别要点
疑诊急性肺栓塞线索
·既往存在DVT病史或DVT的易患因素
·症状多以劳力性气短、胸闷或晕厥为主,部分患者有胸痛,随呼吸可加重
·动脉血气为低氧、低碳酸血症
·不明原因的D-二聚体升高
·冠脉造影正常的劳力性胸闷、气短患者
·超声心动图提示右心扩大,肺动脉高压者
观点总结
1.提高急性肺栓塞诊断意识最为重要。
2.问诊时关注下肢静脉问题,重视D-二聚体的检查异常值、心电图中的细微特征以及超声心动图检查中发现右心扩大,肺动脉高压,警惕冠脉造影正常的气短患者。
3.当怀疑冠心病,又不能除外急性肺栓塞时,首选冠脉CTA检查,既可以初步明确冠脉情况,还可以看到近端肺动脉是否存在血栓。
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赵国安教授介绍,心肌桥是一种先天性异常,一段冠状动脉上覆心肌,这部分心肌像在河流上的桥梁一样,叫心肌桥,这段覆盖的动脉也叫壁冠状动脉。
Reyman1737年第一次从解剖上进行了描述,多发于前降支,经常导致收缩期血管受压。通常无症状,但在有些情况下特别是活动后与心绞痛、心肌缺血、急性冠脉综合征、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甚至猝死有关。
患病率
基于不同的评估方法,心肌桥患病率5%~86%不等,平均25%左右。Risse等做了1056例尸解,26%患者有心肌桥,这一比例明显高于造影报告的0.5%~12%。
心肌桥心肌缺血的病理生理学
冠状动脉血流灌注主要发生在舒张期,一项研究提示前降支收缩期与舒张期流量相比为0.22:1,收缩期对总灌注起钝化作用。心动过速可以缩短舒张期,从而减少和干扰血流灌注。
结合造影和IVUS发现心肌桥血流异常特征是:血管持续性直径减少、流速增快、逆流,从而流量储备减少。
肌桥处血管段不容易存在动脉粥样硬化,内膜明显比肌桥近段血管壁薄,而肌桥血管近端容易形成动脉粥样硬化。
诊断
1、冠状动脉造影:最常用,主要表现为收缩期血管缩小,或“挤奶”。(
图1 左:收缩期;右:舒张期)
根据收缩期狭窄程度可分为三度:
Ⅰ:小于50%,可无症状;
Ⅱ:50%~75%可能产生乳酸增加,局部心肌缺血临床表现;
Ⅲ:大于75%,乳酸增加明显,有心肌缺血心电图表现,一定有临床表现。
2、IVUS:收缩期压缩(偏心或同心)。(
图2)
一项331例研究同时行造影和IVUS,IVUS发现23%肌桥,造影仅发现3%。
1997年葛均波发现“半月现象”(half-moon phenomenon),又称“葛氏现象”(
图3),此现象持续存在整个心动周期中;还发现心肌桥的前向血流在收缩期减低或消失,硝酸甘油可激发、增强心肌桥近端的逆向血流。
IVUS进一步研究发现,心肌桥在收缩期压迫后仍存在舒张期松弛延迟现象,说明同时影响舒张期冠状动脉血流。
3、CT:最近研究显示,CTA的肌桥检出率与尸解类似。(
图4)
观点总结
1.临床上心肌桥患者比较常见,压迫狭窄程度大于75%时,可产生心绞痛症状,可出现心绞痛、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甚至心肌梗死、猝死。
2.心肌桥引起缺血的机制:收缩期压缩、血液逆流以及舒张期延迟。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刘兴鹏教授介绍,T波倒置在临床中比较常见,缺乏特异性,涉及到形态、极性的异常改变等多种情形。
T波倒置的鉴别诊断过程中,不应只着眼于T波倒置,还应综合考虑临床表现、QRS波情况、是否合并ST段偏移、T波倒置的形态、分布范围及是否存在动态变化、化验室检查及影像检查结果等多种因素。
表1 建议的T波倒置鉴别流程
一、心室除极顺序异常所致的T波倒置
预激综合征(
图1)
起搏心电图(
图2)
心脏记忆。一例预激综合征患者射频消融术后的心脏记忆表现。A:预激心电图表现;B:接受射频消融后1小时的心电图,显示T波记忆现象;C:术后1月心电图,T波恢复正常(
图3)
二、心室除极顺序正常,但QRS波形态异常
(一)心肌梗死
1.急性心肌缺血引发的T波倒置
心肌缺血引起的T波倒置主要与动作电位时限延长有关。心梗急性期,广泛T波倒置提示出现了大范围的心肌顿抑。特征性鉴别点:
·可伴有QT间期延长
·aVR导联ST段可有抬高
·临床表现:症状、CAD危险因素、心肌损伤标志物
2.慢性心肌缺血时T波倒置的特点
·水平型ST段后的T波异常
·T波形态:倒置T波两肢对称(冠状T波),基底部变窄,波底变尖
·数个邻近导联的T波异常
·QT间期延长
(二)心室肥厚/心肌病
1.左室肥厚
多出现于I、aVL、V5~V6导联(左胸导联):“劳损图形”。特征:ST段起初弓背向上型压低,继而下斜,与不对称的倒置T波融合,T波升支较陡。与心肌梗死鉴别时,以下特征支持为左室肥厚:
·J点压低
·T波不对称,升支陡峭
·T波终末部可以高于等电位线
·V6导联T波倒置>3mm,且大于V4导联T波倒置深度
52岁女性,主动脉瓣狭窄,冠脉无病变,超声示左室质量指数274g/m2;心电图显示典型“劳损型”ST-T改变(
图4)
2.心尖肥厚型心肌病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V3-V4导联常见高大R波伴巨大倒置T波;心肌缺血时T波倒置不伴明显R波增高。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与心肌缺血T波倒置的鉴别(
图5)
3.右室心肌病
68岁男性,胸闷,活动耐量进行性下降。V1导联可见Epsilon波,右胸导联T波倒置。心脏彩超提示左室长轴切面右室壁菲薄,右室扩大,右室壁活动明显降低(
图6)
(三)肺栓塞时的T波倒置与QRS异常
心率69次/分,可见P波振幅增高(>2.5mv),右胸(V1~V2)导联T波倒置,典型SIQⅢTⅢ征及IRBBB,最终诊断肺栓塞(
图7)
急性肺栓塞胸前导联T波倒置多从右向左变浅,同时多为Ⅲ导联和V1导联同时出现T波倒置,除此之外SI QIII TIII等其他导联特点;心肌缺血时胸前导联T波倒置多从右向左变深,且不会出现Ⅲ导联和V1导联同时T波倒置(
图8)
三、QRS波无明显异常+广泛导联T波倒置
(一)应激性心肌病
69岁女性,主因“发作胸痛、胸闷1年,再发加重8小时”入院。既往史:1年前不稳定性心绞痛,CAG示双支病变,药物治疗。高血压20年,1年半前因短病程持续房颤行房颤射频消融术。入院前1天其子跑步后猝死。入院第2天心电图示广泛导联T波倒置,左心室造影可见应激性心肌病表现(
图9)
(二)心包炎
39岁男性,因“发热伴胸痛3天”入院。入院后显示肌钙蛋白正常,超声心动显示心包积液。入院后因患者年轻,有感染史,无冠心病危险因素,考虑诊断心包炎。(
图10)上:入院心电图,下:出院1月后随访心电图
(三)Wellens综合征
1型Wellens综合征:ST位于等电位线,或呈直线型或拱形轻度抬高(<1 mm),紧接对称性倒置T波,通常见于V2~V3导联,也可见于V1~V4导联。2型Wellens综合征,主要为V2~V3导联,T波呈正负双相。
(
图11)左:1型Wellens综合征;右:2型Wellens综合征
四、非心脏疾病引发的T波倒置
(一)脑血管意外
脑性T波(Niagara瀑布样T波):脑血管意外时心电图上出现的直立的、大而尖的T波或倒置的大T波。
73岁女性,诊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头颅MRI示急性细胞毒性脑水肿,梗死区血供来自右侧大脑中动脉下支,入院心电图可见V2~V4导联巨大倒置T波(脑性T波),经治疗,随访6个月后脑性T波消失(图12)
(二)持续性幼稚T波
V1~V3导联T波倒置,I、II、aVF、V4~V6导联ST段抬高,为早复极表现(多与持续性幼稚T波同时出现)。(
图13)
观点总结
建议的T波倒置的鉴别诊断思路是首先排除心室除极异常导致的T波倒置;继而重点排除心肌缺血、肺栓塞、应激性心肌病等危急重症;最后再分析其它导致T波倒置的原因。